向松祚,1965年生于湖北省秭归县,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副所长。
向松祚经历丰富,多年深入研究西方经济学经典著作和世界经济史,尤其是国际货币制度演变历史。他笔耕不辍、著述颇丰,主要著作、译作包括《伯南克的货币理论和政策哲学》《汇率危局——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和后果》《不要玩弄汇率》《蒙代尔经济学文集》《金融危机和国家利益》等 。
曾就读于罗圈荒小学、峡口中学、头道河高中。
1982年从头道河高中(今秭归二中)考入当年华中理工,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获机械工程学士。
198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毕业留校任教两年后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9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3年至1998年,向松祚先后在深圳市物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特区分行工作,历任计划资金处副处长、货币信贷处副处长、金融债权管理办公室主任等职,负责计划资金的管理调度,主管信贷资金的流动方向,审批金融债权的合法程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与朋友张庆昉一起,详尽总结各国金融危机之教训,合著《金融危机与国家利益》。
学生期间,就参与撰写和主编多部经济学著作,包括《存亡之秋》、《市场经济新观念》、《市场经济新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丛书》、《国是论衡丛书》。博士论文《产权理论和企业制度》。著作曾经荣获中国图书奖、《经济日报》全国十佳经济读物奖、全国高校优秀图书奖等等。个人曾经荣获首届吴玉章奖、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留学资助及其他多项奖励。
个人著作译作及主编图书
撰有大量经济学和管理学论文。发表于《管理学家》、《经济》、《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当代金融家》、《领导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