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前所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正军级,教授,战略学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 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研究 所所长。
先后担任过指导员、大队政委、副处长、团政委、师副政委等职。退役空军大校。现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战略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学术研究部主任。长期从事军事和战略问题研究。曾与乔良将军合著、合编有《超限战》、《军官素质论》、《世界军事列强博览》、《世界历次大战录》等。
张柔桑,军事法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军事法学学科创建的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北京市法学会军事法学研究会、中国法学会军事法学研究会创始人之一。曾任一级高级检察官。前资深媒体人。中国军事媒体专事法制新闻第一人。
徐勇凌,杭州人,祖籍江苏省赣榆县班里庄(今班庄镇)军人世家出身。国际级功勋试飞员,空军试飞专家,军事理论专家。歼十飞机首席试飞员,中国试飞员学院特聘教官。空军军事理论专家库成员,中国航空学会高级会员。 徐勇凌,出生于1962年,空军试飞专家,功勋试飞员,国内仅有的几位国际试飞员之一。为中国空军歼-10等成功装备的研制做出过杰出贡献。荣立数次战功,曾经参加过三代战机导弹靶试,机载雷达测试等工作。
王树增,男,中国著名的军旅作家。1952年2月生于北京,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少将军衔,国家一级作家,现供职于武警部队政治部创作室。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全军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2010至2011年,先后在百家讲坛主讲《王树增解读淮海战役》《王树增解读平津战役》《王树增解读辽沈战役》,同样引起轰动。在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1911再读辛亥》(六集)、《脚踏着祖国的大地》(六集)中任节目总撰稿。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乔良,河南杞县人,1955年出生在山西忻县一个军人家庭。乔良是中国著名军旅作家、军事理论家、评论家,空军少将。 国防大学教授、国家安全政策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970年12月参加工作,在齐齐哈尔铁路局任学徒工; 1972年12月入伍,在兰州空军政治部电影队任放映员; 1974年2月在航空兵某师教练机中队任地勤机械员; 1975年12月在兰州空军政治部俱乐部任电影修理技工; 1978年9月任兰州空军政治创作组创作员; 1984年考入中国作协
马骏,男,1953年生,辽宁沈阳人,法学博士,大校军衔。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教授,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德国史研究会会员、中国史学会史学分会会员, 代表作有《马骏说孙子兵法》、《马骏点将:拿破仑》。 953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70年工作,曾下乡插过队、进厂当过工人;1978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2年分配到沈阳炮兵学院工作,任过教员、副连长、连长等职;1985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外国军事历史专业,毕业后获军事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
罗援,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人,罗青长之子。少将军衔,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国际军事分会会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出生于1950年。全国政协委员 、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 、中国战略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曾在总参测绘学院、石家庄高级陆军学院、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国防大学深造,曾任驻丹麦副武官,曾应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邀请任高级访问学者。 兼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特邀研究员、海峡两岸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