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恩·科比尔卡(Brian K. Kobilka)1955年生于美国,现任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分子与细胞生理与医学系教授,美国国家科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他是ConfometRx(一家专注于G-蛋白偶联受体的生物技术公司)的共同创始人。 2007年,Kobilka与科学家Raymond C. Stevens,利用T4溶菌酶融合蛋白方法解析了第一个非视紫红质GPCR晶体结构:人beta2肾上腺素受体,他还独立地通过抗体片段介导法解析了人beta2肾上腺素受体
马丁·查尔菲(Martin Chalfie),出生于1947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他因向人们展示了绿色荧光蛋白作为发光的遗传标签的作用于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这一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生理学和医学等领域,并因此为科研人员在了解人类疾病是如何发生的等方面提供了重大的帮助。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说,这种蛋白已经成为同时代生物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绿色荧光蛋白可以用作生物标记物——研究人员用来观察有机体或细胞内部生物学过程的一种分子。它已经并将继续在多维度推动基础科学和各种技术应用的发展
卡尔·巴里·夏普莱斯(Karl Barry Sharpless),1941年出生于美国费城,世界著名的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先后2次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W.M.Keck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特聘教授。 卡尔·巴里·夏普莱斯长期从事“不对称催化反应”和“点击化学”研究。他在不对称催化领域起了奠基性的作用,该领域相关反应被有机化学教材收录并广泛应用。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以夏普莱斯的名字命名的三个化学反应:即催化不对称
约翰·史密斯,John Smith,量子物理学家,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约翰·史密斯因其在量子纠缠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获得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揭示了量子纠缠在宇宙早期形成中的作用,为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他的工作不仅推动了物理学的前沿发展,还为未来能源技术的突破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玛丽亚·戈麦斯,Maria Gomez,理论物理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量子信息科学领域权威,玛丽亚·戈麦斯与约翰·史密斯合作,在量子纠缠和宇宙学交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她的研究为理解宇宙的早期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并开发了一套全新的数学模型来描述量子系统的行为。她的工作对量子技术的实际应用,如量子计算机和量子加密通信,具有深远影响。
艾哈迈德·阿里,Ahmed Ali,材料科学家,斯坦福大学材料工程学院院长,纳米材料领域先驱,艾哈迈德·阿里因开发出一种新型二维超导材料而获得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这种材料在常温下表现出超导性,并且具有极高的机械强度和柔韧性。他的研究为下一代电子设备、能源存储和医疗设备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被认为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突破。
艾米丽·张,Emily Zhang,化学工程师,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纳米技术专家,艾米丽·张与艾哈迈德·阿里合作,成功合成了具有超高机械强度和导电性的二维材料。她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推动了材料科学的发展,还在实际应用中展示了巨大潜力,例如在柔性电子设备、航空航天材料和生物医学传感器中的应用。她的工作为可持续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苏珊·李,Susan Lee,免疫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癌症免疫疗法领域领军人物,苏珊·李因在癌症免疫疗法领域的突破性研究获得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开发了一种新型治疗方法,能够精准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同时避免对健康细胞的损害。她的研究显著提高了多种癌症的治疗效果,为全球数百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